原创 路易十四扮成“中国皇帝”参加舞会,康熙和太阳王的隔海友谊

时间:2024-11-17 02:30:23 来源: 编辑:

原标题 :路易十四扮成“中国皇帝”参加舞会  ,中国皇帝康熙和太阳王的原创阳王谊隔海友谊 1700 年1 月7 日,一场名为“中国皇帝”的扮成新年舞会在巴黎的玛丽宫举办。法国贵族们穿着最华丽的参加礼服等待法王路易十四的到来。 随着一阵音乐声,康熙一位“中国皇帝”坐着大轿 ,和太海友有三十多人在前做前导,中国皇帝有乐队奏乐,原创阳王谊浩浩荡荡进入了会场。扮成坐在轿子里扮演成中国皇帝的参加人,就是康熙法国皇帝路易十四 。 路易十四对这次cosplay非常满意,和太海友尤其是中国皇帝在场贵族的目瞪口呆更让他洋洋得意。 其实这场名为“中国皇帝”的原创阳王谊新年舞会 ,只是扮成当时风靡法国贵族社会的“中国风”的一个缩影。背后折射出的 ,是路易十四和康熙皇帝的一段“跨海友谊”。 18 世纪时 ,欧亚大陆几乎同时出现了两大圣明君主 ,也出现两大强盛的帝国,这就是亚洲的大清帝国和西欧的法兰西帝国 。 中国皇帝康熙大帝( 1654—1722) 开创了“康乾盛世”;法国皇帝路易十四( 1638—1715) ,被人奉为“太阳王”,也开创了法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代。 路易十四是天主教的虔诚信徒和忠实保护人,是号称“第一天主教帝国”的皇帝;康熙自诩为儒家文化的忠诚信徒和坚定捍卫者 ,对西方近代科学有浓厚兴趣。这两位皇帝在当时也建立了许多间接的联系 。他们之间联系的媒介,正是入华耶稣会士们 。 首先是康熙皇帝伸出了橄榄枝 。 康熙帝让当时在中国皇宫服务的传教士南怀仁 ,向欧洲教会发出一项邀请,希望派遣有学问的传教士入华 ,特别是天文学家 ,以便及早确保“北京宫廷对他们的保护” 。 康熙皇帝这个表态 ,有两个原因:一是当时的中国文化非常自信 ,对西方宗教持宽容的态度;二是康熙皇帝本人对西方的科学技术非常感兴趣,热衷于学习传教士带来的数学、天文、机械知识。 消息传到巴黎 ,耶稣会士们热烈地响应了南怀仁的呼吁  ,就连路易十四也被北京的请求感动了。路易十四迅速制订了一份派遣传教士去中国的计划 。但要执行这个计划 ,有一个障碍是绕不开的,那就是葡萄牙人。 当时葡萄牙人是远东贸易的霸主 ,不只是垄断贸易 ,而且除了菲律宾之外,远东的教团都被视为葡萄牙王廷的国家专属区,其他人不能染指 。 路易十四直接派遣传教士去中国宫廷,必然会受到强大的葡萄牙人的阻挠 ,而当时的法国是没有能力挑战葡萄牙人的 。 路易十四为了攻克这第一大障碍,施展外交家的敏捷手腕,决定以“国王的数学家”,而不是传教的神职人员的身份向中国派遣法国传教士。 耶稣会总会长既不想冷落葡萄牙,更不想触怒法国国王,接受了巴黎的建议 。于是拉雪兹神父根据路易十四的敕令,选择6位耶稣会士准备入华。 1683 年1 月28 日的一道敕令,赐予其新选中的传教士一个“国王数学家”的头衔 。有了大家都能接受的身份 ,这6位传教士顺利踏上了去中国的旅途 。 以当时的交通条件 ,这是一次冒险甚至是生死攸关的路程,沿途要经历风浪、海盗和各种未知的情况  。毕竟早些年教会向中国派遣过600位传教士,安全抵达中国的  ,只有100人。 1688 年2 月7 日,经过数年的长途跋涉,路易十四派遣的使者们终于到平安达北京。但令人遗憾的是 ,就在他们抵达前10天,邀请他们来华的南怀仁却逝世了 。 临终前南怀仁在病榻上向康熙请求: “主子 ,我将愉快地死去 ,因为我几乎利用了我一生的全部时光为陛下服务。我卑微地恳求您 ,在我死后  ,您还能记得起来我所做的这一切 ,我只想使东方最大的君主 ,能成为世界上最神圣宗教的一名保护人。” 于是从法国万里迢迢来到中国的传教士们,第一件事就是为南怀仁服丧 。并于3 月18 日出席皇帝委派钦差举行的怀仁葬礼。 3 天之后 ,1688年3 月21 日,法国耶稣会士们受到了康熙皇帝的召见。根据中国宫廷的定制,皇帝本人向他们赐茶,这是荣誉的标志;而这些法国国王的半官方使者则向康熙进献了路易十四的画像。 路易十四写给康熙的书信 ,由陆路递送被俄罗斯所阻 ,未送达北京 由此法国传教士正式进入中国,路易十四和康熙之间,建立起了看起来很和谐的关系。 因为康熙帝对西方科学感兴趣,留在京城的传教士实际是他的科学老师。1693年,康熙帝得了疟疾差点性命不保,幸好有洪若翰从法国带来的奎宁 ,这才转危为安。 “奎宁”这种西方神药,点燃了康熙帝对西方科学的热爱 。康熙帝暗自谋划着,要仿效法国科学研究院修建一所中国的皇家科学院 。 1693年7月,传教士白晋带着康熙帝送给路易十四的礼物 ,启程回法国 。这时他已经在中国皇帝身边呆了整整5年。1697年3月 ,白晋抵达巴黎 。路易十四高兴地召见了他  ,并给予了丰厚的嘉奖 。 白晋则献上了康熙帝的礼物——来自中国的人参和丝绸。为了让路易十四有更直观的了解 ,他还精心绘制了康熙帝的画像 。两个皇帝彼此都赞赏对方,并且都公开流露出这种情绪 。 然而这种表面和谐的背后 ,其实是暗流涌动的文化冲突  。 康熙重用传教士 ,核心词是两个字“办差”。他任用耶稣会士供职于钦天监 ,治病、铸炮 ,参与尼布楚谈判 ,向皇帝传授西学 。作为交换 ,康熙帝于 1692 年解禁天主教会。对传教士所传宗教 ,康熙的态度是 ,在能接受的范围内,给予宽松的政策。 然而教会派遣教士的终极目的是传教,科学知识是传教士们传教的载体。传教的过程 ,其实是一种宗教文化的输入,势必会和中国本土文化发生冲突 ,而康熙皇帝作为中国儒家文化的信徒,是不会允许任何露骨的文化侵入的 。 果然,很快双方在1700年爆发了“礼仪之争”。巴黎传教士阎当主教在福建长乐发布训令,禁止中国天主教徒祭孔祭祖 ,认为这和天主教义不符。由此把隐藏已久的“礼仪之争” ,也就是两种文化的正面冲突白热化。 在华的法国传教士在这次“礼仪之争”中是主导力量 ,他们以对宗教的执着,向巴黎发回了大量关于中国文化和天主教教义之间的对比 ,引起了当时巴黎社会的大讨论。而路易十四是恰恰以天主教的保护者自居,他身上有很深的宗教烙印,这场讨论中很难说没有他的影子 。 1700 年后 ,罗马教廷终于决定:禁止中国礼仪 。 他们向中国派遣使者,重申教廷反对中国礼仪的立场。康熙帝大怒,加上之前教廷特使态度的摇摆不定,促使康熙放弃了宽容的宗教态度 。 康熙宣布:凡来华传教士只得自行奉教而不得传教 。随后 ,雍正帝即位初年随即全面禁教 ,天主教在华进入地下传教的非法状态,直至1840年后再度解禁为止 。 康熙和路易十四的彼此隔空示好的蜜月期,也就到此终止了。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  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返回搜狐 ,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:

相关文章

copyright © 2016 powered by ふたはしかずみ(二橋和美)网   sitemap